虛雲老和尚:皈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

虛雲老和尚:皈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

今日諸位發心來皈依三寶,老衲甚為欣慰。諸位遠道過江來此,無非希望得些益處。但若想得益,自須有相當行持,如徒掛空名,無有是處。

諸位須知現既皈依,即為佛子。譬如投生帝王之家,即是帝王子孫。但能敦品勵行,不被擯逐,則鳳閣鸞台,有分受用。自今以後,須照佛門遺教修持。

要曉得世間萬事如幻,人之一生,所作所為,實同蜂之釀蜜,蠶之作繭。吾人自一念之動,投入胞胎,既生以後,漸知分別人、我,起貪瞋癡念。成年以後,漸與社會接觸,凡所圖謀,大都為一己謀利樂,為眷屬積資財,終日孳孳,一生忙碌,到了結果,一息不來,卻與自己絲毫無關,與蜂之釀蜜何殊?而一生所作所為,造了許多業障,其所結之惡果,則揮之不去,又與蠶之自縛何異?到了最後鑊湯爐炭,自墮三塗。

所以大家要細想,要照佛言教,宜吃長素,否則暫先吃花素。尤不可為自己殺生,殺他之命,以益自己之命,於心何忍?

試觀殺雞捉殺之時,彼必飛逃喔叫,只因我強彼弱,無力抵抗,含冤忍受,積怨於心,報復於後。以較現在武力強大之國,用其凶器,毀滅弱小民族,其理正同。

諸位既屬佛子,凡悖理之事,不可妄作,佛法本來沒甚稀奇,但能循心順理,思過半矣。許多人見我年紀虛長几旬,見面時每有探討神通之情緒,以為世外人能知過去未來,每問戰事何日結束?世界何日太平?其實神通一層,不但天魔外道有之,即在鬼、畜俱有五通,此是性中本具,不必注意。我們學佛人,當明心見性,解脫生死,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。從淺言之,即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不但不可損人利己,更宜損己利人。果能切實去做,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,一切自知自見,自不枉今日皈依也。

所謂三皈依者,第一皈依佛,第二皈依法,第三皈依僧。何以先當皈依佛?佛為大覺世尊,究竟常樂,永離苦惱,導諸眾生,出迷籠,就覺道,佛為教化主,故先當皈依佛。次當皈依法者,是我佛法門,三世諸佛,皆依之修行,而成就無量清淨功德。今日既欲返本還源,淨除心垢,舍佛法無由,故次當皈依法。三當皈依僧者,以佛法不自弘,須假人弘。人能弘法,方使從聞思修,證果成佛。況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了,難了之法,既藉僧得聞,此恩莫極,故當皈依僧。又名皈依三寶,三寶之義,分別有三:一者一體,二者別相,三者住持三寶。

(一)一體三寶者,即一心自體,法爾具足佛法僧三寶故。梵語佛陀,此雲覺者。當人一念靈明覺了之心,即自性一體佛寶。法者軌持義,這個心性,能軌持世出世間一切諸法,即自性一體法寶。梵語僧伽耶,此雲和合眾。即此覺心能持一切法,即心即法,法法唯是一心,即法即心,心法不二。事理和合,即自性一體僧寶。如是一心具足佛法僧三寶,三寶唯是一心,是名一體三寶。眾生迷此,向外馳求,流轉生死,諸佛悟此,即證菩提,釋一體三寶竟。

(二)別相三寶者,佛法僧三寶名相各別故。梵語佛陀耶,此雲覺者。覺徹心源,究盡實相,是名自覺。將自證法門,覺悟一切眾生,是名覺他。自覺已圓,覺他亦竟,是名覺滿。三覺已圓,萬德俱備,究竟成佛。初菩提樹下成道,示丈六金身,於華嚴會上,現盧舍那尊特之身,是為別相佛寶。如來隨機設教,五時所說權實諸經,三藏十二部,所詮教理行證,因果智斷,各有不同,是名別相法寶。稟教修行,從行契證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三乘階次,各各不同,是名別相僧寶。釋別相三寶竟。

(三)住持三寶者,佛滅度後,無論泥塑木雕,五金鑄作,紙畫布繪,諸佛形象,留世福田,恭敬如佛,功德難思,住持不絕,是名住持佛寶。無論黃卷貝葉,所詮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經,使見聞者,依之修行,皆離苦得樂,乃至成佛,化化不絕,是名住持法寶。剃髮染衣,弘宗演教,化度眾生,紹隆佛種,是名住持僧寶。釋住持三寶竟。

而住持、別相、一體、悉稱寶者,不為世法之所侵凌故,不為煩惱之所染污故。世間七珍,雖稱為寶,享樂一時,畢竟成空,只能養生,不能脫死。若論三寶,則能息無邊生死,遠離一切大怖畏,故永享常樂。

今言皈依三寶者,不特皈依住持三寶,別相三寶,亦復皈依一體自性三寶。落於言說,雖名三種三寶,其實唯是一心,更無別法。舉凡一切事物,莫不由心,心攝一切,如如意珠,無不具足。所以教中,但云自皈依佛,自皈依法,自皈依僧等,終不雲皈依於他。

六祖云:「自性不歸,無所歸處。」夫「歸」者,是還原義。眾生六根從一心起,既背本源,馳散六塵,今舉命根,總攝六情,還歸一心之源,故曰歸命,故皈依亦即歸命義。

「依」者,是依止義。以諸眾生一向隨諸色聲,逐念流轉,苦海漂沉,無依無止,不知何處是歸寧之地。今皈依三寶,則身有所歸,心有所依。從是以後,以三寶為師,三界迷途從此可出,發菩提心,佛果可期,釋皈依三寶義竟。